田园综合体景观要素与模式分析

          田园综合体作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新兴发展模式, 以体现农业为基础, 以旅游为驱动, 以社区建设为实体,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阐述了田园综合体的内涵、类型、特征以及发展理念, 总结了田园综合体的景观要素构成和布局手法, 探讨了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及发展模式, 最后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对策。
 
          近年来,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迅速, 人们对乡村旅游的热情高涨。2017年2月, “田园综合体”的概念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村合作社为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 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1]。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下, 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种发展模式, 对于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笔者阐述了田园综合体的内涵、类型、特征以及发展理念, 总结了田园综合体的景观要素构成和布局手法, 探讨了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建设及发展模式, 最后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对策。
 
 
          1 田园综合体概述
 
          1.1 田园综合体的起源与发展
 
          1.1.1 田园综合体提出的背景。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城乡发展不平衡, 且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增大。减少不合理的城乡差距,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让更多的农民参与社会经济发展, 是当前我国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中之重[2]。
 
          当今现代农业发展迅速, 农村产业发展的空间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3,4]。都市农业在产业、居住、休闲等方面得到了很好发展, 但长期以来都市农业的发展只侧重于农业的单方面, 势必会因为发展不平衡而陷入困境。田园综合体是契合城乡一体化的历史产物, 是农村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 是在乡村实现现代农业、旅游、文化等多产业融合的有效实现形式[5,6]。
 
          1.1.2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 居住体验于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 是经过家庭农场、休闲农业产业园、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后, 农业产业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 田园综合体主要是通过带有商业模式的地方和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实现[7]。2012年,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落地实践了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田园东方, 其他地区陆续开展了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建设, 2017年2月田园综合体概念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2017年5月财政部确定河北、山西等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工作[8,9]。
 
          1.2 田园综合体的内涵
 
          田园综合体是农村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是在具有一定资源条件的城郊, 通过农民合作社的形式, 将第一、二、三产业中分散的资源整合, 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 让农民充分参与并从中受益。田园综合体是休闲农业和旅游业的延伸, 带有一定的商业模式, 通过让企业参与的方式, 将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元素有机结合, 形成一种既有自然生境特性, 又有高效便捷体系的综合性公共空间, 满足都市人的田园梦, 同时推动了新农村的发展, 加快美丽乡村的建设[10]。
 
          1.3 田园综合体的类型和特征
 
          1.3.1 田园综合体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乡村资源特色和地域特征, 每个田园综合体项目制定不同的主题, 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型:以农、林、牧、渔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林类, 以特色手工业、农副产品等第二产业为主的农产类, 以旅游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为主的主题类。
 
          1.3.2 田园综合体的特征。
 
          (1) 具有良好的空间环境基础。首先, 田园综合体在规划选地过程中, 要选择具有丰富天然山水资源的环境。其次, 田园综合体要选择交通便利地带, 所选地与市内具有方便的公共交通方式。最后, 田园综合体是以构建农田景观为基础, 将功能区域与相关项目建设进行平衡分配, 达到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11]。 (2) 具有休闲性与文化性。田园综合体具有丰富的景观地域性与文化性, 在规划设计时要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需求, 让游客在欣赏田园风光、亲近大自然的同时, 能够享受到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 体验农事活动这类娱乐项目, 让游客享受农耕快乐的同时提高对生活的积极性, 展现田园综合体的度假功能。 (3) 多产业融合发展。田园综合体不同于其他的农业观光旅游, 与家庭农场、休闲农业产业园、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项目相比, 田园综合体更具综合性, 对于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综合效益[12]。
 
          1.4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理念
 
          1.4.1 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田园综合体的景观规划建设过程中, 要以保护耕地为前提,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让农民充分参与并受益。此外, 前期的规划设计方案, 要让农民参与, 广泛征求农民的意见,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让乡村景观更加人性化[13]。
 
          1.4.2 产业融合理念。
 
          田园综合体的核心是将包含农、林、牧、渔、加工、居住、旅游等第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14], 使经济条件薄弱的乡村地区, 能够通过土地集中规模化, 以农业生产景观为基础,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 将乡村景观的发展与现代农业充分结合, 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15]。
 
          1.4.3 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
 
          田园综合体是以农村自然元素为基础, 并且尽可能减少带有人工痕迹的打造, 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农业发展综合体。任何开发项目都离不开生态理念, 生态也是田园综合体最基本的立足点, 保护好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 实现生态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模式, 作为田园综合体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 最终促进乡村景观的发展。
 
          1.4.4 因地制宜, 突出创新理念。
 
          乡村景观具有丰富、独特的传统文化气息, 在规划设计中要不断挖掘其本土特色, 充分体现乡村景观的地域性与文化性。田园综合体包含多元产业, 目前处于各地实际探索的初级阶段, 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规划设计模式, 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因地制宜, 保护和发扬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 迎合市场需求, 让项目更具有竞争力[16]。
 
          2 田园综合体景观要素分析
 
          2.1 田园综合体景观的要素构成
 
          田园综合体应该是一种包含产业、休闲、生活、景观、综合服务等功能区域[17], 各区域之间相互连接互动、紧密配合, 但又承担各自功能职责的有机综合体。打造田园综合体, 要从景观吸引核、休闲活动、农业生产、居住发展、社区配套5个层面来规划建设。
 
          2.1.1 景观吸引核的要素构成。
 
          景观吸引核是以农村文明为背景, 以农业审美为目标, 依托乡村特有的田园风光[18], 通过美学组合形成具有文化美、图案美和园林生态美的功能分区, 包括观赏型农田区、苗木区、蔬菜瓜果园、花卉展览区、水域休闲区等, 使游客在游览各功能区域时能够感受到乡村的田园风光和农业魅力, 提高田园综合体的吸引力[19]。
 
          2.1.2 休闲空间的要素构成。
 
          为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 田园综合体创造了多种休闲空间和活动项目[20], 包括游山、玩水、赏景、观光的休闲体验项目, 田园大讲堂、田园生活管、主题演绎广场等乡村风情场所以及垂钓区等[21,22]。通过这些功能区域, 游客能够深入了解乡村生活空间, 享受田园活动带来的乐趣[23]。
 
          2.1.3 农业生产要素构成。
 
          农业生产是田园综合体发展和运行的支撑和动力, 是以种植养殖业为基础[24], 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产品加工制造的功能区域以及农业科普示范区、农业科技展示区等, 让游客参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 体验其中的乐趣, 同时提高人们对农业的理解和认知程度[25]。
 
          2.1.4 居住生活要素构成。
 
          居住生活要素是在农村原有的居住环境上,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 改善居住生活条件, 营造传统民居、度假别墅、休闲小木屋等农家风情建筑, 形成当地乡村人生活空间、产业工人居住空间、外来游客居住空间这三类人口相对集中的居住生活区域[26]。
 
          2.1.5 社区配套要素构成。
 
          社区配套区域是一个为田园综合体其他功能区域的组织和运行提供基础保障的综合服务区域, 主要为农业、休闲产业、商业、居住等各方面提供配套服务[27]。社区配套基本要素包括农业生产领域的技术、物流、电商等, 居住生活领域的医疗、康养、商业等, 休闲空间领域的教育、活动设施等。这些配套服务要素融合聚集, 共同发挥作用, 为田园综合体发展成为新型农村社区提供有力支撑。
 
          2.2 田园综合体景观要素布局手法
 
          2.2.1 产业片区景观要素布局手法。
 
          田园综合体是多元产业融合, 在进行产业片区景观要素规划布局时, 要根据不同产业片区的性质进行合理布局[28]。 (1) 农业产业片区。农业产业片区作为田园综合体基础产业片区和最大的背景区, 是进行农业休闲活动项目的基本载体, 在规划布局时要注意满足现代休闲农业的功能要求, 并且保留创意农业、特色农业的功能活动空间[29], 同时预留社区支持农业的种植园空间。 (2) 文旅产业片区。文旅片区是打造具有田园风光和生态宜居的度假目的地, 在景观要素布局中要注意考虑功能、规模和空间之间的搭配, 并加入主题文化的内容, 形成多种业态规划形式的文化旅游产品[30]。 (3) 地产村落片区。传统的村落建筑是农村地域特征的典型体现, 在地产片区的规划布局时要避免城市化痕迹对农村村貌的破坏, 注意保留乡村原有的建筑肌理和村落风貌, 并且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 规划布局管理服务区, 构建一个舒适、便利、具有地域特征的村落片区[31]。
 
          2.2.2 功能片区景观要素布局手法。
 
          乡村景观是一个复杂的人文系统, 其规划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排列, 而是需要了解乡村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因素等后, 进行整体规划设计。规划布局可分为核心景观片区和其他功能区两大部分, 根据不同场地的功能需求进行规划布局手法的区分。 (1) 核心景观片区是整个园区中景观最丰富, 同时也是最能吸引人气的片区, 是园区特色体现的核心区域。在进行景观规划布局时要突出园区主题, 表现园区的地域特色, 规划布置特殊的节点和游览路线, 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32]。 (2) 其他功能区主要依托乡村的优势资源, 打造观赏型农田、特色花卉展示、观赏苗木展示、水际风光、山野景观等充满田野气息的区域, 让人们在游山玩水中感受到农业的魅力。
 
          3 田园综合体模式分析
 
          3.1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模式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要以“以人为本、产业融合、生态可持续发展、创新”的理念为先导, 根据田园综合体的主体构架———“农业+文旅+地产”[33], 围绕“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景观”3个核心, 致力于“文化景观区、休闲聚集区、农业生产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这五区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做中长期的规划设计, 首先采用企业承接农业的方式, 以农业产业园区的方式发展现代农业, 从而提升农业产业, 以此形成当地的基础性产业[34]。其次, 规划打造文化旅游产业这种新兴驱动产业,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最后, 在基础性产业和新兴驱动产业发展起来后, 当地的经济社会活动便会发生很大改变, 从而营造新型乡村、特色小镇等社区群落, 形成新的人居环境[35]。
 
          3.2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
 
          乡村景观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景观形态, 能够让人找到回归自然的感觉, 其价值不能被忽视。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化的格局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 顺应农村供给侧改革, 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重塑中国乡村美丽田园, 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36]。近年来, 我国各地乡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在政府的指导下, 因地制宜地建设了一批具有田园综合体基本雏形的示范点, 虽然尚未形成标准的模式, 但依然取得了很好的借鉴经验, 根据近期的资料查阅以及实际调研, 总结出以下模式。
 
          3.2.1 特色农产加工园区模式。
 
          特色农产加工园区模式是一种生产加工型综合体, 该模式主要是以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为依托, 以产业加工为核心, 经过对农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等环节, 形成旅游、电商、购物、物流完整的产业链条, 从而形成当地农产品牌特色, 提高产业效益, 促进农民增收, 打造具有优势的农产加工园区模式[37]。
 
          3.2.2 带有地域特征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
 
          带有地域特征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是一种农旅型综合体。该模式主要依托当地的民俗和地域文化, 沿用农村的传统民居、庄园别墅等农家风情建筑以及特色商铺、演艺场所等风情场所以及垂钓区、鸡舍区等休闲互动空间, 打造具有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 吸引外来人员入住, 引进社会资本, 推动“农业+旅游”融合发展, 增加农民的集体收入[38]。
 
          3.2.3 都市近郊型休闲农业观光园模式。
 
          都市近郊型休闲农业观光园模式是一种生活型综合体。该模式主要选择交通便利的城市近郊作为基地选址, 依托基地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遵循生态理念, 为身居城市的居民打造一个能够贴近自然、感受农耕文明和体验田园生活的休闲观光聚集地,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9]。
 
          3.2.4 农业创意体验型模式。
 
          农业创意体验型模式是以生态农业发展为基础, 融入创新乡村建设理念, 以特色创意为核心, 开发特色创意型产业, 开展创意工坊、拾房市集、乡间课堂、趣味扎染、DIY面包房等创意体验活动项目, 打造独具特色的以乡村文明和农事体验为核心的创意型综合体[40]。3.3田园综合体运营模式田园综合体是一项关联面极广、多功能、多业态综合运营的生态综合规划区。田园综合体的运营原理就是通过企业承接农业的方式, 依托当地资源, 在乡村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这种方式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平台, 能够避免小农户由于单一的生产模式而造成生产力低的现象, 通过企业的带动, 发展地方特色, 培育农业发展的新功能, 保护生态环境, 逐步将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引到现代新型的发展轨道, 同时壮大农业经营的主体实力, 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 带动地区经济的稳步增长[41]。发展田园综合体要申请和利用国家和政府的优惠政策, 将田园综合体的理念做好宣传推广, 政府需在田园综合体的理论体系下, 做好土地规划、产业规划及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国有资源的转让或授权, 同时做好项目用地上农民和企业人员的安置工作以及后期的管理和监督。
 
          4 展望
 
          田园综合体是以农业为产业核心的综合性开发模式, 以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 突出“农业+园区”的概念, 尊重农耕文明, 集中乡村景观资源要素对乡村进行整体开发和利用, 分析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经验, 并做出中长期的产业规划, 利用最新科学技术以及相关科研院的支持, 提高产业园区生产管理服务水平, 将生态、产业、文化深度融合, 使农业园区得到全面升级。田园综合体模式是在特定的空间环境基础上, 具有显著的地域性、文化性、区域性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 建设田园综合体不仅要有创意, 坚持培育和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 避免千篇一律, 而且要将新的理念和功能融入乡村, 将产业和结构有机结合, 突出特色[42,43]。田园综合体的运营不能把农民排除在外, 要尊重农民意愿, 通过农民合作社的形式, 让农民参与进来, 增加农民就业, 让农民充分受益。由于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和发展综合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 而田园综合体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 实践支撑周期还比较短, 正处在探索阶段, 应做到完善创新政策支持体系研究、强化产业基础、做好科学规划设计。

 

上一篇:江苏田园综合体:以产业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研究

下一篇:以无锡东方田园综合体为例研究田园综合体建筑特色与色彩规划

在线咨询 400-666-8495